什么是岩漠

在干旱气候条件下,物理风化在强烈风蚀作用的地区,造成基岩裸露,岩石表层剥落或崩解,形成岩块和岩屑的堆积地貌,称为岩漠。

岩漠也指沙漠中风蚀作用和物理风化强烈的地区,岩石裸露,也叫石质荒漠。岩漠在世界上有很大的面积,在北美、苏联以及我国西北部都有分布。

岩漠是干旱气候区岩石裸露的山地或丘陵,也是荒漠中的一种。岩漠大多位于山地边缘,其间广泛分布着不同高度的封闭盆地。

由于在山体上部一定高度降水增加,植被发育,所以,岩漠主要分布在山地下部或边缘。岩漠的地貌结构是:山地边缘分布着山足剥蚀面,其上有一些坚硬岩石构成的残丘(岛山),在盆地中心为干盐湖。

当岩漠称为石质荒漠时,其分布在干旱地区大山的山麓。在某些风蚀洼地或干河洼地的底部,石质荒漠是岩石褐露的平坦地面。石质荒漠的特点是:其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尖角石块和砾石,其岩性与基岩一致。岩石机械风化(物理风化)十分强烈,山坡陡峭,水源缺乏,植被稀少,基岩裸露地表。由于昼夜温差变化急剧,物理风化作用强烈,当水分渗入岩石裂隙形成胀裂作用。裸露岩石久经风的吹蚀,能形成一系列的风蚀地貌,如风蚀谷、风蚀丘、摇摆石,石蘑菇等。

当岩漠称为山地荒漠时,岩漠的特点是植物稀少,景色荒凉。山地间常见封闭的无水洼地,内为岩石碎屑物覆盖。
来源:林业百科
编辑:林科君
参考:百度百科